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校园新闻 > 正文

青春力量赋能齐文化传承,社会实践书写黄河流域文化新篇

作者:健康管理系 发布时间:2025-07-20

本站讯(通讯员 孙茗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7月12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稷下风·黄河情”黄河流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社会实践团赴淄博市临淄区、博山区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探寻齐文化时代价值的过程中,将青春力量融入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宏伟蓝图。

深耕文化沃土,挖掘齐文化时代内核

淄博临淄作为齐文化的发源地,留存着管仲纪念馆、齐文化博物馆等众多历史遗址,积淀了《管子》等丰富典籍文献,更有齐缬非遗技艺等当代文化应用案例,是黄河流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采取了多维度、递进式的方式挖掘齐文化精神内核。先从梳理《管子》《晏子春秋》等典籍入手,结合实地调研管仲纪念馆、齐文化博物馆等方式,提炼齐文化中的职业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内核。

实践团循着历史脉络,走进管仲纪念馆,通过参观管鲍之交、管仲相齐等展区,在斑驳的史迹中梳理管仲“相桓公,霸诸侯”背后的治国智慧;从“尊王攘夷”的战略远见中,领略其高瞻远瞩的格局;从“通货积财”的经济思想里,提炼出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驻足齐文化博物馆,通过青铜器、古籍拓片等文物展品,结合馆藏典籍文献,梳理出“亲邻善邻”“互助共济”的志愿服务精神,感悟齐文化中蕴含的深厚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践行惠民举措,激活非遗技艺当代生命力

为让齐文化真正融入群众生活、浸润心灵,实践团携手齐缬非遗传承人,在博山区翗翗助学服务中心精心策划了一场面向孤困学生的非遗体验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惠民举措,为古老的非遗技艺注入当代生命力。

活动现场,齐缬非遗技艺传承人史晓磊老师手把手教授扎染技艺,队员们从旁协助讲解齐缬技艺的历史渊源。孩子们在蓝白交织的图案中感受传统美学,在动手实践中触摸齐文化的温度。“原来我们淄博的老手艺这么厉害!”一位参与体验的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此次活动不仅让非遗技艺“活”起来,打破了非遗技艺“藏在深闺”的局限,让古老技艺在与年轻心灵的对话中焕发新生,践行了齐鲁文化惠民的新路径,为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力量。

创新传播载体,打造文化传承育人课堂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稷下风·黄河情”实践团始终以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为己任,依托齐文化研究课题,经过三年的社会实践经历,团队形成“调研—提炼—转化—惠民”的模式。为了更全面地挖掘齐文化的时代价值,队员们分组开展调研。一组专注于典籍研读,从《管子·牧民》等篇章中摘录与现代社会价值相契合的论述,探寻古人智慧与当代价值观的契合点;一组深入遗址现场,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不同历史时期齐文化的发展印记,捕捉历史变迁中的文化脉络;一组走访当地社区村庄,与学者们深入交流,探讨齐文化在当代社区治理、志愿服务中的转化案例。创新传播载体,将挖掘出的齐文化中的职业教育精神与志愿服务内涵融入社区育人课程,把调研所得的齐文化典籍论述、遗址影像等素材系统整合,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拍摄制作系列微课程。依托社区育人课程开发专题教学模块,激发青年的文化担当,让社区育人课程切实成为学校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益补充,传承黄河文脉,续写青春担当新篇章。

“齐文化是黄河文化的璀璨明珠,青年一代有责任让它在新时代发光发热。”实践队指导老师表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黄河文脉与齐文化的深度探寻,更是青年一代以实干践行文化传承使命的生动注脚。从典籍中汲取智慧,在非遗里触摸温度,于课堂上播撒火种,让沉睡的历史焕发生机,让厚重的文化走进生活。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齐文化沃土,探索更多文化转化路径,让青春在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征程中绽放光彩,为谱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青年力量。

责任编辑:滕恣卉